7月27日,在京津冀红十字会“三献”工作会上,三地红十字会共同签署《京津冀“三献”工作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》,将搭建合作平台,促进资源共享,共同推进“三献”事业高质量发展。
资料图片
“三献”是指造血干细胞捐献、无偿献血、器官和遗体捐献。根据协议,三地红十字会将轮流主办京津冀合作联盟的年度工作研讨会,组织开展业务培训;整合“三献”志愿者信息,进行电子化管理,搭建“三献”志愿者信息共享平台,实现统筹管理、科学调配;构建三地联动、统筹推进的工作模式,不断完善京津冀“彩虹计划”、“高校行”等红十字人道公益品牌项目,积极发挥红十字组织的品牌示范带动作用。
北京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、副会长宋永红说,三地志愿者信息共享平台搭建后,将较大程度地简化捐献的流程、缩减捐献者等候捐献的时间,提高三地的捐献效率。此外,协议签订后,三地还将建立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,充分利用区域医疗资源和专家顾问资源成立专家委员会,交流工作方法,重点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、难点问题和典型案例进行研讨,共同形成应对处置方案和改进措施。
同时,三地将共同推进志愿者公益联盟的建立,联合开展志愿服务的宣传、培训活动,并及时总结、推广志愿服务工作中的好经验和好做法。“我们希望通过京津冀区域内‘三献’事业的优势互补、互惠共赢、共同发展,为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、示范区贡献更多的人道力量。”宋永红说。
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党组成员、副会长王平表示,无偿献血、造血干细胞捐献、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是挽救垂危生命、服务医学发展、展现人性光辉、弘扬人间大爱的高尚事业,对于保护人民生命健康、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。京津冀三地红十字组织要加强部门合作,营造多部门密切配合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。
上一篇:没有内容了!
下一篇:没有内容了!
面对严峻汛情,北京市密云区红十字会闻“汛”而动,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,争分夺秒组织救援力量,紧急筹措物资,全力打通通往灾区的“生命补给线”。[详细]